水痘是一種小兒最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冬春季是水痘的高發期,發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兒童普遍易感,主要為1~10歲的兒童發病,傳染性極強。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潛伏期大約10~24天,常見14~16天,具有起病急、傳播迅速、極易暴發流行等特點,它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也會被感染。大多出水痘的孩子皮膚會出現斑疹、丘疹、頭痛、咽痛等,有的會發熱,體溫
消毒工作流程
(一)由專業人員執行或指導消毒的工作流程
1.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安排人員及時掌握本轄區傳染病疫點(疫區)情況,或按照上級要求,安排消毒任務和力量。
2.消毒人員接到任務后,與疫點(疫區)所在地責任單位或病家進行核實,確定與現場聯系的責任人和到達時間;根據不同的傳染病病種和消毒處置要求準備相應的消毒藥械和個人防護用品,在約定的時間內趕赴現場進行消毒(衛生)處理。
3.到達消毒現場后,專業人員要向現場責任人核對信息,穿上個人防護用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消毒方案并實施消毒;工作完畢后,依次脫下個人防護用品放入污物袋,注意隨時消毒雙手,并向現場責任人說明消毒后的注意事項,填寫工作記錄單。
對于指導消毒的病種,專業人員要向現場責任人發放宣傳單和消毒劑,指導消毒藥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做好指導消毒工作記錄。
4.消毒人員返回單位后,清洗消毒工具,對污染物品分類消毒處理,做好個人清潔衛生。
(二)由醫務人員指導消毒的工作流程
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等性傳播傳染病病人在醫療機構就診時,診治醫生或護士應向病人發放宣傳單和消毒劑,指導消毒藥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做好指導消毒記錄。
消毒方法選擇
按照衛生部《疫源地消毒技術規范》和《疫源地消毒總則》執行。
用于水、食飲具、一般物體表面和醫療器械消毒的推薦使用濃度和消毒方式見
二氧化氯溶液消毒的推薦使用濃度和消毒方式
消毒對象 |
作用濃度(mg/L) |
作用時間(min) |
消毒方式 |
生活飲用水 (包含二次供水) |
1~2 |
30 |
投加并混勻 |
游泳池水 |
2~4 |
15 |
投加并混勻 |
浴池污水 |
5~10 |
15 |
投加并混勻 |
醫院污水 |
20~40 |
30~60 |
投加并混勻 |
食飲具、食品加工 管道、容器、設備 |
100~150 |
10~20 |
浸泡 |
瓜果蔬菜消毒 |
100~150 |
10~20 |
浸泡 |
一般物體表面 |
50~100 |
10~15 |
噴霧和擦拭 |
醫療器械(非金屬) |
400~600 |
15~30 |
浸泡 |
中水消毒 |
5~10 |
30 |
投加并混勻 |
室內空氣消毒 |
0.75~2.5mg/m3 |
15~60 |
噴霧 |
疫源地消毒 |
500~1000 |
10~15 |
噴霧和擦拭 |
處理不同流量水時,二氧化氯消毒劑發生器應采用以下幾種方式控制二氧化氯的產量和投加量。
消毒效果監測評價
(一)消毒液使用濃度測試:消毒人員應隨身攜帶相應消毒劑濃度測定試紙,對現場配制好的消毒液進行濃度測試,以確定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二)消毒效果監測:對發生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不明原因傳染病疫情及傳染病暴發的疫點(疫區)開展消毒時,應進行消毒效果檢測評價;對其它傳染病疫點(疫區)的消毒效果進行抽樣檢測。評價方法按照《疫源地消毒總則》中附錄B“疫源地消毒效果評價”執行。
八、消毒質量控制
(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對本轄區傳染病疫點(疫區)消毒和災區消毒質量進行評估,每季度抽查所有暴發疫情和10例個案疫情的處理情況,可進行電話詢問或上門訪視,記錄結果;每年對轄區承擔消毒任務的機構進行1次以上的消毒質量抽查考核,并通報和上報考核結果。
(二)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年對轄區縣(市、區)疾控機構的消毒質量進行抽查、考核。
(三)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年對市級疾控機構的消毒質量進行抽查、考核。